在日常的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,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。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?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,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一
熊花,女,苗族,1999年6月出生,家住羅平縣魯布革鄉多依居委會張口地村,現在魯布革鄉多依完小五年級一班讀書。由于家庭的種種原因,以致于現在才讀到五年級。她,7歲那年,父親患神經疾病,常常打罵母親,母親不堪重負,撇下年幼的姐弟三人,離家出走(那時,最小的弟弟還不滿一歲),至今杳無音信。父親一年到頭不知在什么地方,也不知在干些什么,只是偶爾回家。張口地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,交通極為不便,可謂是“山高石頭多,出門就爬坡”。全村不過二十來戶人家,由于地少且貧脊,資源十分潰乏,基本沒有任何固定的經濟來源,近年來稍有勞動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,留下老弱看家護院,整個村子顯得格外清涼。熊花的家就在半山腰,三間瓦屋面,用石頭支砌起來的墻壁“漏洞百出”,陽光和寒風都可以自由出入,屋頂上隨處可見一個個小小的“天窗”,很難想像他們一家是怎樣渡過這一個個春夏秋冬的。屋里的一些生活用品極其簡單和陳舊,家里能吃的沒有任何儲備。在她生活的這個屋子里,難以用語言來表達,看一眼,足以百感交集,不寒而栗。她一家四口的生活來源,主要靠政府的救濟,和一些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,對她的生活除了佩服之外就是不可思議。
一、生活對她的砥礪
十四歲的小熊花是家里的頂梁柱,她要照顧70多歲而多病的奶奶;還要關照和自己在同一學校讀三年級的大弟弟熊彪及和剛滿8歲的小弟弟熊優;周末和假期回到家,第一件事就是到山上找柴,為下周的生活儲備燃料;做飯洗衣對她來說已是家常便飯;甚至還要扛著鋤頭上山鏟玉米等農活。這一切,似乎都是老天安排好的。
她一邊讀書,一邊照料家人,還要處理家里的一些大小事務,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,作為一個十五來歲的孩子,就要承擔起一個成人該承擔的責任,她找不到可以撒嬌的地方,找不到可以推卸責任的'借口,更找不到可以哭泣的角落,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編織著家的前景??此⌒∧昙o,她就學會對生計的計劃和安排,做起事來顯得也很利索,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做事總會帶有一些娛樂成分,可她沒有,她對別人捐贈的物品和錢,她總是認真的記錄,分配使用,和周到計劃。自己從不亂花一分錢,對她來說亂花就是意味著全家人餓肚子。放假在家的時候,她總把自己家里的事完成后,去幫助別人家放放羊,帶帶小孩什么的,反正有她做不完的事,鄰居對她很好也很照顧,??渌媸且粋€懂事能干的孩子??倳谒依镒罾щy的時候給予接濟,幫她家出出主意,照顧奶奶。她說這是她最高興,最幸福事了!
二、學習對她的沉淀
從小熊花的家到學校,要翻過幾座大山,彎多路陡,崎嶇不平,一個成人一般都帶上兩三瓶水翻越兩個多小時,雖然目前已修通了到四箐的水泥路,可是沒有車輛來往,所以上學走山路是她們山里孩子的唯一選擇。每次周末開學的時候,她既興奮,又害怕。興奮是自己和大弟弟能到學校里學到很多的知識,害怕的是擔心家里不懂事的小弟弟和年邁的奶奶。有很多次,都是偷偷的流著淚水來到學校的,到學校后,她自己對家人的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大弟弟身上,課間十分鐘,總是拉著弟弟的手噓寒問暖,千叮嚀萬囑咐要聽好老師的課,好好學習,將來一起把家里的房子修好,一家人過上自立自強的日子。
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,她總是嚴格要求自己,尊敬師長,團結同學。課前認真預習,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,等上課來解決,有不懂的問題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,課后,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,同學不懂的問題她就像老師一樣耐心幫助,通力合作,同學們都樂意和她一起學習和玩耍,現在她可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得力助手。每天早上,她都起得很早,自己先洗漱完之后,去幫哪些不能自理的低年級學生疊衣被,整理鞋子、毛巾、口缸……。自從接受救助以來,解決了她家的部分困難,使她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學習,上學從未遲到過,也不因一些小感小冒隨意請假。雖然家中貧困,平時哪個同學沒有了學習用品,她就會把自己的東西主動地借給他用,幫助他。在班里得到了同學們的擁護和喜愛,深受師生的一致好評,多次被學校評為“道德標兵”、“三好學生”等榮譽稱號。
三、懷揣著夢想
家庭的變故和現實的無奈,使得小熊花背負著與常人不一樣的沉重負擔,也因為如此,才造就了她的堅強、勇敢和樂觀,在她的身上,我們看到的不是因貧窮而懦弱,而是一種勇往直前,堅忍不拔不服輸的精神。她并不愛說話,但從她的眼神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最美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跡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三則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二
性別:男
所屬地區:北正鎮實驗學校
簡介:他三歲那年,母親受不了貧困的生活和父親離婚了,從此一去不復返,斷了聯系。父親從小身患血友病,每年治病都要花很多錢,今年因無力承擔醫療費用去逝。一直以來,他和爺爺、奶奶相依為命。爺爺身患殘疾,雙腿失去知覺,奶奶腦溢血癱瘓在床。所以,全家人的生活重擔都由王首啟一人扛。
【孝心故事】
每天清晨,在寂靜的鄉村里,忙了一天農活的男女老幼大都沉浸在香甜的睡夢之中,但就在一所破的不能再破的農家小院里,總有一個身材瘦小的身影在忙前忙后,他就是北正鎮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王首啟。今年14歲,他出生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民家庭,家中有年邁的爺爺、奶奶和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兒麻痹癥的父親。爺爺、奶奶和爸爸不但沒有固定工作,而且都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,更沒有什么額外的收入,一家人只靠種10余畝耕地為主來維持生活,日子雖苦,但小首啟精神很充實,小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,因為他有一個溫暖的家,從他呱呱落地那一刻起,父母親便細心地照顧他,無微不至地關懷他。他們把更多的愛都傾注在了他的身上,他也是全家的開心果,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。
可是這樣的幸福的生活并沒有維持太久。在他四歲的時候,母親因為多種原因,經常和父親鬧矛盾,她看這個家是越來越不順眼,后來母親獨自離開了這個家,棄下父親,扔下孩子,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們。只有父親帶著他艱難度日。他是既當媽媽又當爸爸,一個身有殘疾的父親帶著一個孩子,他的艱難與心酸可想而知。和父親相依為命的日子里,他們的生活變得很艱苦,小首啟還時常想念媽媽,想起媽媽的時候他就大哭不止,嘴里喊著“我要媽媽,我要媽媽……”,據爸爸說,孩子那時做夢都喊著找媽媽,就是在這種單親家庭中,他失去了享受母愛的權利,不懂得人間疾苦和生活艱辛的他,依然在爸爸的關愛下享受著自己小小的快樂。
天有不測風云,人有旦夕禍福,更大的災難又一次降臨在了他家。在他五歲的時候,年邁的爺爺在田里耕作時不慎摔倒,把腿摔斷,由于家庭困難,沒有錢住院進行系統的治療,摔斷的那一條腿變成了終身的殘疾,永遠失去了知覺,如今只能靠拄雙拐走路,完全失去了下地干活的勞動能力。就連晚上睡覺,有時還把自己穿的鞋帶到了被窩里。由于父親又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兒麻痹癥,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,這樣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年邁的奶奶一個人身上??晌萋┢赀B夜雨,就在2019年的秋收大忙時節,奶奶又突然患上了急性腦出血,多虧搶救及時,才保住了年邁的生命,但是也還是留下了癱瘓在床的后遺癥,現在生活已經不能完全自理。從此年幼笨拙的小首啟開始學生火、做飯。每次當他看到帶病下地干活回來的爸爸,累得一頭栽倒在炕上起不來的時候,懂事的小王首啟便心疼地對爸爸說:“爸爸你歇會兒吧,我給你做飯去?!卑职掷鄣脹]精神頭,也沒理會他,沒想到小小的年紀小首啟真的為爺爺、奶奶和爸爸做起飯來。當爸爸睡醒時發現桌子上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,小王首啟正在那看著他傻笑。于是爸爸問:“是爺爺做的面條吧?”小王首啟說:“不是,爺爺趕集去了,還沒回來呢,是我做的?!卑职终娌桓蚁嘈抛约旱难劬?,“你怎么會做面條呢?”爸爸問。小王首啟說:“是你做面條時我看著啊,看幾次我就會了,怎么樣好吃不?”爸爸吃著孩子做的面條,雖然感覺味道不怎么地,但是爸爸瞬間感覺到王首啟長大了,爸爸一把把小王首啟摟在懷里,他眼睛濕潤了……再大一點,他學會了洗衣服,購買生活必需品,農村都吃自己做的醬,到下醬的季節,他自己騎自行車馱著烀好的黃豆去加工廠磨醬,到秋天的時候,大白菜都下來了,他就腌酸菜,因為家境困難,他在買白菜的時候還都會和人家討價還價,“這哪是個小孩子啊!”賣菜的人都這么說他。為了讓常年在家的爸爸不那么寂寞,他還為爸爸養了一條小狗……他稚嫩的肩膀上承擔的太多太多,所有跟他辦過事的大人都說他是個堅強孝順的男孩。
記得有一次,大概是七八歲的時候吧,他推著自行車去買大米,因為當時他太小,在馱著大米回家的途中,由于米袋太重,車前邊輕,后面重,沒把穩好車把,推著推著自行車就把他拽倒了,自行車和一袋大米都砸在了他的身上,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氣啊,況且由于缺少營養,他長得又很瘦弱,車子把他壓得出不來了。他使勁所有的力氣掙扎著,不一會豆子般大小的汗珠從他的臉上順著鬢角流下來。所有的委屈和傷感一起襲來,想著別的同齡孩子都坐在溫暖的屋子里,吃著爸爸、媽媽扒的香蕉,躺在媽媽的懷里撒嬌……而他卻要承受這么多,他就在馬路上大哭起來,直到一個好心的過路人把自行車幫他扶起來,他才爬了出來,他擦干眼淚,咬著牙把這袋米推回了家。
由于他家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,到了上學年紀的他,沒有更多的精力既上學又照顧爸爸和這個家,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推遲上學的年紀。直到8歲的時候才報名上了學。家里離學校太遠,他每天要步行往返十余里的路上學、回家。而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來回接送上學,每當他看著村里的大人騎著摩托車馱著孩子們上下學,他心里不是滋味,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健健康康地也接送他啊。村里別人家孩子的家長,特別是現在小首啟學校的朱老師每次看到他就要讓他搭車,時常還到小首啟的家去接他上學。但是王首啟始終沒有坐過一次別人的車,剛強的他從不祈求別人的恩賜,那樣會讓他覺得自已是個可憐的孩子。爸爸也不知流過了多少淚,恨自己沒有能耐,沒能給自己的孩子在上學的照顧,爸爸對孩子說:“孩子,來年年頭好的話,我一定給你買輛自行車,你上學就不會那么辛苦了?!笨墒?,王首啟知道年頭再好又有什么用呢,僅有的那么點兒地,一年下來,一家人的吃飯、穿衣,和治病打針,這些錢都不夠。本來家里就捉襟見肘,哪還有閑錢給他買自行車呢。突然有一天,他在放學的路上聽到有人喊收草藥,他尋思這里有什么草藥啊,于是他就和那個人搭訕,問他怎么個情況,收草藥的人告訴他,這山上有很多的草、花都是可以用做藥材的,可以采摘下來賣給他。這時小首啟靈感一閃,“對啊,我可以利用閑暇時間上山挖草藥賣啊,這樣不但減輕了爸爸的負擔,富余的錢就可以買輛自行車。于是,他利用放學時間、節假日自己偷偷的拿著鍬和籃子上山挖草藥,有時出去被爸爸看見問到,他就說出去找同學玩,因為他不希望爸爸知道后為他擔心。所謂“貴在堅持,事在人為”,在他的努力下,他偷偷把賣的草藥錢攢了起來,不但貼補了家用,還買了輛自行車??粗约旱膭趧庸麑?,小首啟心里樂開了花。而爸爸知道后跟屯鄰說:小首啟現在不是個“孩子”,他在我們家就是個“大人”,就是我們家的頂梁柱。
“窮人的孩子早當家”,這句話放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。作為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,現實的狀況讓他清楚地知道“知識改變命運”。只有把自己變得強大才能夠完全支撐這個家。他學習刻苦勤奮,善思好問,身上總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,學習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。課堂上他總能認真聽講,那個最積極舉手發言的準是他;課堂外對于老師布置的各種作業和學習任務,他總是及時完成。不懂就問是他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?!盀槭裁催@樣做?為什么這么說?為什么這么想”等等,這些語言是他經常掛在他嘴邊上的話,有時老師都被他問得有點煩了,但是一想能有這么多問題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,于時老師們還是耐心地給他進行講解,有時老師也會被問到答不上來,只好找資料幫助他解答。他就是這樣一個勤學好問的孩子,所以他的成績在班里是一直名列前茅。他不但自己知道學習,他還經常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,同學們都特別喜歡他。
除了“沉甸甸”的生活,周圍的鄰居、學校的領導和老師、社會上的好心人也讓他體會到了濃濃的親情。在學校,老師和同學們都盡能力的幫助他,雖然小首啟沒有時間、精力、金錢參加興趣班,沒有和同齡人太多的玩耍的時間,但他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愛,所以他的生活也感到很幸福。
可是為什么老天爺對他如此不公,讓他經歷這么多的苦難還不夠嗎?為什么還要奪走他生活下去的希望,幼小孩子心中的頂梁柱——親愛的父親呢?今年三月的一個夜晚,當大家都在睡夢中的時候,他的父親卻因為突發腦出血永遠地離開了他。天性堅韌的他,在親友的幫助下,料理完爸爸的后事后,親友和鄰里都勸小首啟去投奔媽媽,好有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生活和學習環境,但孝順的小首啟卻擦干了別人無法理解的眼淚,毅然決然的做出了承擔起了侍候爺爺、奶奶生活起居的決定。在辦完爸爸喪事后第三天,他又背起書包,邁著堅韌的腳步走進了學校的大門,走進了他一直神往的課堂。
百善孝為先,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感恩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。在得到這么多人的關愛后,他更加努力刻苦的學習;更加關愛長輩,照顧好年邁的爺爺、奶奶;更加讓他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;讓在天堂的爸爸能夠安心,讓爺爺、奶奶能少操心,讓老師放心,讓身邊的人開心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三
自馮4歲那年,叔叔觸電身亡后,爸爸深受打擊就染上了酗酒的習慣。喝完酒后,馮和媽媽就成了爸爸撒氣的對象,有時娘倆甚至被打得遍體鱗傷趕出家門。爸爸由于常年飲酒過量,心情憂郁,染上了糖尿病,患上了精神分裂癥,跑醫院和喝酒是爸爸生活的唯一,也喪失了勞動能力,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,更是雪上加霜,媽媽為了能更方便照顧家,就在家附近擺起臨時小攤,夏天賣水,冬天賣鞋墊,趕上淡季,就賣咸菜,給別人修腳,送餐……馮一天天長大,一天天懂事,開始學著大人的模樣一方面要照顧爸爸,一方面要安慰媽媽,為分擔媽媽的壓力,她每天天剛亮,就會起來做飯,總是悄悄的,怕影響媽媽睡覺。飯做好后,馮也會在桌子上擺一瓶酒,等著爸爸吃飯,他知道喝酒是對身體不好的,但為了讓爸爸高興,不難為他和媽媽,他只能這么做。晚上放學回家會順便買菜,寫好作業做飯,等著媽媽回來一起吃飯,這也是他一天開心的時候。時間久了,雞蛋炒柿子、醋溜白菜,炒土豆絲已經成了她的拿手菜。雙休日和假期,馮會和媽媽一起出攤,他從來不覺得丟人,幫著媽媽一起吆喝:"涼冰冰的水……舒適保暖的鞋墊,純手工制品……酸辣可口的咸菜,不添加任何防腐劑……"他的叫賣聲常常會吸引很多人駐足。時間一長,馮成了附近很有名氣的人,只要從這路過的人都會向他豎起大拇指。
現在馮讀六年級了,很快就要上初中了,對于未來,馮有自己的打算。馮平時的作業幾乎全部都是"優",老師的評語也都是夸獎的。媽媽希望她讀一所好中學,但是他認為,只要自己努力學習,在哪兒讀書都是一樣的。"我現在就希望爸爸的病能好起來,媽媽不用那么辛苦,一家人健健康康地在一起,然后我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,讓爸爸媽媽都過上好日子,不再吃苦。"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四
王茂灃同學生活在單親家庭,學習中,尊敬老師,樂于幫助同學。生活中,是媽媽得力小助手。
由于家庭原因,小小的他就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。能夠自己把衣服洗干凈。夏天,每到農忙季節,母親忙時,他能夠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在母親干活回來時能夠把做飯的熱水燒好,并為媽媽涼一杯開水;能夠把做飯的菜洗干凈準備好。雙休日,有時也和家人一起上地干農活;每當母親生病時,能夠給母親端水送藥。
雖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,但它體現了孩子對長輩、母親的一片孝心,值得全體同學學習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五
清晨的農貿市場,人群熙熙攘攘。蔬菜攤中,一位小女孩的身影特別引人注目。你看她那熟練的稱菜、收錢動作,儼然是一位老菜農。殊不知,她還是個年僅14歲的孩子——瑞金市瑞林初中七(9)班的劉燕麗同學。
劉燕麗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山旮旯里。8歲那年,媽媽因受不了家里的貧窮,狠心拋下了她。家庭的突然變故,爸爸心里壓抑,遠離了家庭。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到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。奶奶無奈,常常望著天空發呆,偷偷地抹眼淚。爺爺則獨自抽悶煙,一根接上一根,那煙霧就像他心中的愁緒,升騰繚繞,揮之不去。半年后,爺爺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。一旦發病,時而嚎啕大哭,聲音凄慘,時而滿嘴胡話,滿村亂跑。
父母的離異,母親的拋棄,患病的爺爺,遠走的爸爸,看著這些,年幼的劉燕麗似乎一夜間長大了??巢?、洗衣、做飯、喂豬,照顧妹妹,一樣一樣地學著奶奶做。當爺爺的病情發作時,她總要設法讓他吃藥,還得緊緊跟著爺爺,擔心出現意外。幾年來,發病的爺爺對她斥罵、踢打無數,但她總是咬咬牙,默默忍受著。
周末的時候,她到街頭巷尾的垃圾堆里拾些廢品換點錢,買學習用品,給嘴饞的妹妹買點零食;去給別人家搬運磚頭,磨破小手掙幾元錢貼補家用。
看著懂事的孫女,兩位老人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。他們起早貪黑,在田里、荒土上種滿了蔬菜。劉燕麗每天早早起床,幫奶奶摘菜,幫奶奶把挑好的新鮮蔬菜挑到街上去換錢。
街坊鄰居見了,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:“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呀!”
在瑞林鎮中心小學上學的時候,學校曾有個男孩因為觸電,右臂截了肢,右腿肌肉萎縮,休學了一個學期。返校前,男孩的家長告訴老師,因為這件事,他心里蒙上了很大的陰影,老是躲在家里,不敢見人,脾氣也變得暴躁。
男孩被安排到劉燕麗所在的班級后,同學們都陷入了沉默。沒想到,劉燕麗第一個站起來向老師請求,成為了這個“問題男孩”的同桌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如今,這個男孩臉上重現了昔日的笑容,考試成績也名列前茅。當年的元旦聯歡會上,深情演唱完《感恩的心》后,他激動地說:“劉燕麗,你是我的好同桌,更是我生命中的大貴人,感謝有你……”
個子不大的她洗衣做飯劈柴樣樣熟練,并且任勞任怨,從不與人攀比物質,也從不提非分的要求增加家里的負擔。對待生活她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,從不覺得自己的生活很辛苦。
小小年紀的劉燕麗,學習刻苦,奮發向上,成績優秀,年年被評為“三好學生”;她嚴于律己,工作認真,是老師的得力助手;她誠實守信,樂于助人,是同學心中的好伙伴。她是山澗里的一泓清泉,踏著巖石跨過溝壑且歌且行;她是荊棘叢中的一朵小花,迎著朝陽傲然綻放,用自信和堅毅展示著花兒的別樣美麗!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六
性別:男
所屬地區:山東濟南孔村鎮
簡介: 王俊濤的爺爺是太平拳掌門人,20xx年,太平拳被確定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,政府還補貼30多萬元來支持太平拳的傳承??删驮谕蹩隣敔斝判氖愕赝度雮鞒袝r,一個意外發生了,在20xx年,王俊濤的爺爺用心培養了十五年一名愛徒因車禍去世。王俊濤對他說,爺爺別哭了,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傳承人。
【孝心故事】
這套太平拳是王俊濤祖上傳下來的,已經有380多年的歷史。20xx年,太平拳被確定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,政府還補貼30多萬元來支持太平拳的傳承??删驮谕蹩隣敔斝判氖愕赝度雮鞒袝r,一個意外發生了,在20xx年,王俊濤的爺爺用心培養了十五年一名愛徒因車禍去世。
爺爺王大慶表示,愛徒沒了,太平拳的傳承也沒了。他目前教了也得有上千徒弟了,但迫于生計堅持下來的沒有幾個人。
練武的人多,能真正傳承太平拳的人少,這讓王俊濤的爺爺一時間失去了傳承的信心。當時只有六歲多的王俊濤看到爺爺整天心悶不語,就大膽地給爺爺提出了一個請求。
王俊濤對他說,爺爺別哭了,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傳承人。
但要真正成為一名太平拳的傳人,那可不是一句簡單的承諾,必須要能吃下常人吃不了的苦,守住常人無法守住的寂寞。太平拳套路眾多,不僅要習拳,還要練刀、槍、劍、棍等20多種器械。想要把家中這把重78斤的太平大刀舞起來,沒有十多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。
雖然王俊濤的爺爺嘴上答應了他,可還是不敢相信他能堅持下來。平時練功時,一些必須下苦功夫練習的器械,爺爺還是從不讓他動。王俊濤看出了爺爺的心思,就一聲不吭地下決心苦練基本功。
王俊濤告訴記者,太平拳要求弟子“愛國愛民 信義至上”,自己既然已答應了爺爺,就不能半途而廢。為了不讓練功影響文化課,王俊濤比別人更加珍惜時間,放學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認真完成作業。
在三年多時間里,王俊濤冬練三九,夏練三伏,一天也沒有間斷過,漸漸的,他在爺爺眼里,再也不是只會玩花架子的孩子,而是有點真功夫的小傳人。
現在,王俊濤不僅在家里練功,也把武術精神帶到了學校,還帶領著學校20多名同學跟著他一起習武強身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七
鐘xx,性別:男,年齡:15歲。
20xx年,車禍導致鐘xx的父親高位截癱,生活不能自理。家中的爺爺年過七旬,患有心臟病,奶奶有心臟病和糖尿病。岳峰的媽媽沒有固定工作,每月房租及買車時欠下的債務,僅靠母親八九百元的打工收入及爺爺的退休金來維持,生活舉步維艱。
父親受傷之后曾多次產生輕生的念頭,兒子的肺腑之言堅定了他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。岳峰拉著父親的手,流著淚說:“爸,媽媽整天為了這個家不辭辛苦,細心地照顧你,如果你輕生對得起家人嗎?只有你在,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家?!睆拇?,父親變得堅強樂觀起來。
為緩解父親的煩悶,鐘xx經常給父親講故事。6年來,他為父親擦洗身子、喂飯喂水、捶腿按摩、收拾大小便、調整躺臥姿勢。每次遇到要為父親清理大便,他總是跟媽媽、爺爺、奶奶搶著做。他主動學習做飯、做菜、洗碗,每件事做起來都井井有條。在聽說同學得了白血病需要救助之后,他還捐出了自己攢下的全部69塊錢零花錢。
親朋湊錢給爸爸買了臺電腦,為了讓爸爸使用電腦方便,岳峰用平時在工地廢料堆或垃圾站撿來的材料,自己動手給爸爸特制了一個電腦架。有了電腦能上網,足不出戶爸爸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八
劉明洋,男,今年12歲。家住桃江鄉水西壩村墻背,就讀于桃江學校五年級二班。他學習刻苦認真,思想品德端正,孝敬父母,尊重老人。
小時候的劉明洋生活在溫暖的家庭里,有和藹可親的奶奶,有對自己關懷備至的爸爸媽媽。雖然家庭條件不好卻幸福。然而在正需要父母呵護的時候,媽媽因為不堪窮困的生活,選擇離開了。從此他跟著爸爸、奶奶一起生活。爸爸為了養家選擇外出打工,奶奶年級大了,身體也不好。
窮人的孩子早當家,說的一點沒錯。家庭的變故使他頓時像長大了一樣,在剛開始的那段日子里,他開始學著幫奶奶做飯、掃地、洗衣服、做家務。切菜時,手留過血;燒水時,腳被燙傷過。炒菜時,手臂被油濺傷過。奶奶生病時,他忙著給倒茶送藥。所有這些,他很少哭,而是默默忍受。
每天早上早早起來,做好早飯喊奶奶起來吃早飯。自己匆匆扒幾口便到菜地澆水。之后再背上書包到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。放學后又匆匆回家做飯,然后寫作業。睡覺前還得把當天的衣服洗好。到了周末,要幫爸爸干一些農活。
學習。
在學校他同樣是個懂事聽話的孩子,不僅成績優異,而且人緣頗好。學習上遇到不懂得問題,馬上向老師請教;勞動課上總是積極搶臟活累活干;同學相處友好,同學們遇事都喜歡找他幫忙。
如今,已長成小大人的他正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,憑著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努力,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上暢游。愿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,在道德的高峰山上越攀越高!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九
自馮xx4歲那年,叔父觸電身亡后,泳淇的父親深受打擊就染上了酗酒的習慣。喝完酒后,馮xx和母親就成了父親撒氣的對象,有時娘倆甚至被打得遍體鱗傷趕出家門。父親由于常年飲酒過量,心情憂郁,染上了糖尿病,患上了精神分裂癥,跑醫院和喝酒是父親生活的唯一,也喪失了勞動能力,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,更是雪上加霜,母親為了能更方便照顧家,就在家附近擺起臨時小攤,夏天賣水,冬天賣鞋墊,趕上淡季,就賣咸菜,給別人修腳,送餐…...
馮xx一天天長大,一天天懂事,開始學著大人的模樣一方面要照顧父親,一方面要安慰母親,為分擔母親的壓力,她每天天剛亮,就會起來做飯,總是悄悄的,怕影響母親睡覺。飯做好后,馮xx也會在桌子上擺一瓶酒,等著父親吃飯,他知道喝酒是對身體不好的,但為了讓父親高興,不難為他和母親,他只能這么做。晚上放學回家會順便買菜,寫好作業做飯,等著母親回來一起吃飯,這也是他一天開心的時候。時間久了,泳淇的雞蛋炒柿子、醋溜白菜,炒土豆絲已經成了她的拿手菜。雙休日和假期,馮xx會和母親一起出攤,他從來不覺得丟人,幫著母親一起吆喝:“涼冰冰的水……舒適保暖的鞋墊,純手工制品……酸辣可口的咸菜,不添加任何防腐劑……”
他的叫賣聲常常會吸引很多人駐足。時間一長,馮xx成了附近很有名氣的人,只要從這路過的人都會向他豎起大拇指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十
在她小的時候爸爸就外出打工去了,家里就只有媽媽、她和弟弟生活在一起,她從未有過多的要求,不挑吃穿,不亂花零用錢。記得奶奶有一次把手受傷了,連端茶倒水都很困難,是她把飯菜端到她面前,吃完后,還幫著收拾。
上小學時,她每天放學回家就幫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,如掃地、擦桌凳、洗碗、提水,做飯等。上了初中后,她只能在節假日幫家人分擔家務。通常到家時,媽媽還在地里干活,或在給別人家幫工。她就先做作業,然后做飯。在家期間,她幫父母劈柴,做飯,照看弟弟,忙個不停,盡力幫助父母分擔家務。
班上有幾個同學成績比較差,產生了厭學的情緒。當她發現后,就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去幫助他們,并耐心、認真的給他們講解,與他們共同探討學習方法,同時鼓勵他們努力學習。在她的帶動下這些同學的學習有了進步,同時也對學習有了新的興趣,與此同時她們也成了很好的朋友。
在家里,她有一份孝心,聽話、懂事,關注親人的冷暖。對待鄰里,文明禮貌、與人為善,休息時間絕不會制造噪音影響鄰里的休息,深得鄰里喜愛。在學校,對于困難同學,她總是樂于伸出援助的手,助人為樂,真誠奉獻,因此同學有了困難總喜歡找她幫忙,她總是樂呵呵地,有求必應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十一
20xx年前,一次意外的摔傷,爸爸高位截癱,媽媽離婚改嫁,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了一個家,20xx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。
一次意外的摔傷,爸爸高位截癱,媽媽離婚改嫁,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一個家,8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。為了給父親治病,20xx年5月黃鳳用安了輪子的鐵板床推著父親,與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醫的旅程。在好心司機的幫助下,祖孫三人到達上海,黃鳳推著板車在上海邊乞討邊求診,但在吃盡苦頭后未能實現治病的愿望。第二年暑假,黃鳳央求同鄉把他們捎帶到北京,用板車載著父親在北京求醫問診。20xx年4月,黃鳳再次帶著父親到北京求醫,武警總醫院收治其父黃志仁住院,并成功為他做了神經干細胞手術。
如今,黃鳳已經回到老家安徽五河縣申集鎮讀初一。為了更好地照顧爸爸和奶奶,黃鳳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在學校對面租住了兩間民房,開始了帶著爸爸和奶奶上學的生活。每天早晨6點,黃鳳就起床為爸爸和奶奶準備早飯,課間她還要回來給躺在板車上的爸爸翻身。面對生活的重擔,年幼的黃鳳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,黃鳳的爸爸說"黃鳳平時喜歡唱歌,特別是在做飯和喂飯的時候喜歡哼唱流行歌曲"。前幾天黃鳳憑借歌曲《隱形的翅膀》獲得學校十佳歌手的稱號。
談起未來,黃鳳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能夠慢慢好起來。"不管多難,我都要好好讀書,以后還要帶著爸爸讀高中,讀大學,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"。黃鳳說她以后想讀護理專業,希望能更好地護理病床上的爸爸,也為了報答每一個幫助她的人。
1月9日,黃鳳將要推著爸爸乘火車再次前往北京治病。
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篇十二
馬佩瑤,女,1999年出生,商洛市山陽縣十里鎮中學學生(商洛市文明辦推薦)
馬佩瑤4歲時,母親因為事故癱瘓在床,父親外出打工,照顧母親的重擔落在了4歲的小姑娘身上。她從4歲就開始自己洗衣服、買糧食,給母親揉背,擦褥瘡。別人家小孩都在父母的懷抱撒嬌,而馬佩瑤十歲開始就想盡一切辦法讓母親的身體盡量恢復的好一些,她便用稚嫩的身體背著母親到院子曬太陽,十歲的孩子,身體都還沒長結實,顫抖的身體讓母親淚如雨下,后來又自制活動門檻,方便母親在自己上學不在家時坐輪椅出去曬太陽。
20xx年,馬佩瑤的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,母女二人的日?;ㄙM都成問題,這讓馬佩瑤母女雪上加霜。好在村上為她們辦理了低保。十里鎮也組織商會經常救助她們,才讓母女倆勉強度日。
為了方便照顧母親,馬佩瑤選擇在自己家門口的學校上學,一放學就往家里跑,給母親做飯、翻身,她說第一時間看到母親心里才踏實。馬佩瑤一邊上學,一邊照顧母親,成績始終遙遙領先。她的作業本從來都是正面用了反面再用,學習一直都在年級前20名。上學之余,馬佩瑤還在自家門前種上各種蔬菜來節省開支,身上的零花錢也從來不亂用一分錢。就這樣一邊上學,一邊照顧母親一晃已經有十個年頭了。如今,隨著中考成績的揭曉,馬佩瑤也夢想著即將到來的開學季,但是面對縣高中離家路途遙遠等一連串的問題讓她很為難。她說電視上不是有背著母親上大學的故事嘛,她也想背著母親到城里上高中,母親在哪兒,哪兒才是她的家。
20xx年9月16日,馬佩瑤獲評全國特別關注“最美孝心少年”。
【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otxstar.com/zuowen/3830300.html】